莫高窟称“千佛洞”,因处莫高镇名。分布鸣沙山崖壁三四层等,全长千六百米。石窟等,塑像高矮,雄伟浑厚,精巧玲珑,其造诣精深,象丰富,十分惊。
鸣沙山古代称神沙山、沙角山。全山系沙堆积,东西长约40公,南北宽20公,高数十米,山峰陡峭,势刀刃。沙丘潮湿沙土层,风吹沙粒振,声响引沙土层共鸣,故名。据史书记载,气晴朗,即使风停沙静,丝竹管弦音,犹奏乐,故“沙岭晴鸣”敦煌景。象奇观,古往今“沙漠奇观”著称世,被誉“塞外风光绝”。
月牙泉鸣沙山,古称沙井,俗名药泉,泉内罗布麻、枸杞等药材很,汉朝即“敦煌八景”,名“月泉晓彻”。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,东西宽约25米,泉水东深西浅,深处约5米,弯曲新月,因名,“沙漠泉”称。月牙泉四奇:月牙形千古旧、恶境清流泉、沙山淹沙、古潭老鱼食老。
雅丹貌分布区长宽各10公,土丘高,10~20米,长200~300米。名三陇沙名始见汉代,位置古玉门关外,丝绸路北线由此通。三陇沙雅丹貌,其走向与盛西北风向垂直,与山洪水流方向致,因其怪异特点,故魔鬼城。
敦煌古城建筑风格具浓郁西域风,城东、西、南三门,城楼高耸;城内由高昌、敦煌、甘州、兴庆汴梁五条主街组,街两边配佛庙、铺、货栈、酒肆、住宅等。阳关汉武帝辟河西,“列四郡,据两关”两关,古丝绸路西敦煌,通西域南必经关卡,西部边境门户。“渭城朝雨邑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杯酒,西阳关故”,更使阳关名扬千古。
玉门关,始置汉武帝通西域路、设置河西四郡,因西域输入玉石取此名。汉通往西域各门户,故址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。元鼎或元封(公元116105)修筑酒泉至玉门间长城,玉门关随设立。
据《汉书·理志》,玉门关与另重关隘阳关,均位敦煌郡龙勒县境,皆尉治,重屯兵。原与西域交通莫取两关,曾汉代期重军关隘丝路交通。
三危山莫高窟与佛缘,相互辉映,丝绸路形佛教文化特色风景线。其“三峰耸立、危欲堕,故云三危”。三危山古代称碑羽山、神羽山,敦煌绿洲,隐三峰崇,危欲坠,名三危。
题诗赞:
两关遗迹
西界阳关与玉关,阗古迹犹存。曾定远功返,已遣匈奴绝塞奔。
此歌传三迭曲,纪万军屯。方雄控今何苦,几度春风许等论。
千佛灵岩南山望晓烟收,石洞岭岈景色幽。古佛庄严千变相,残碑剥蚀几经秋。
摩挲铜狄空追忆,阅历沧桑任留。玉塞原通竺,须帆海觅瀛州。
危峰东峙矗立三峰碧汉间,相积雪接山。朝暾初高掌,暮霭微凝翠若鬓。
处排空耸峙,几回凭眺欲跻攀。停车左频翘首,云白峋间。
党水北流党河分水十渠,灌溉端资立夏初。使北流常注海,相期东各潴。
【讲真,近直换源app书追更,换源切换,朗读音色, 安卓苹果均。】
泓新涨波浪浅,两星平排树影疏。爱春饶景色,寒水解网鲜鱼。
月泉晓彻胜灵泉彻晓清,渥洼犹昔知名。湾月弦初,半壁澄波镜比明。
风卷飞沙终,渊含止水正相。竭亭畔频游玩,吸茶香取烹。
古城晚眺雉堞迷离映夕阳,城西原古敦煌。榛苓已今慕,禾黍谁怀故伤。
羡三秋呈霁色,依四郡镇岩疆。闲纵目荒郊外,阵清风晚稻香。
绣壤春耕周围绣壤簇茵,翠色平铺处处新。南陌风睛欲遍,西畴暖绿初匀。
老农挟杖依田畔,稚携锄立水滨。愿长官勤抚字,丰屡抿乐吾民。
沙岭晴鸣沙州古名区,似鸣传信诬。雷送余音听袅袅,风细响语喁喁。
山积满高千尺,映睛烘彻六隅。巧夺工赖力,声使斯须。(未完待续)